免疫系統資料彙集

免疫系統資料彙集

免疫系統資料彙集

About the service

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醫學聲明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8D%E7%96%AB%E7%B3%BB%E7%BB%9F

掃描電子顯微鏡顯示一個嗜中性顆粒白血球(黃色),吞噬了炭疽熱細菌(橙色)。

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體內一系列的生物學結構和過程所組成的疾病防禦系統。免疫系統可以檢測小到病毒大到寄生蟲等各類病原體和有害物質,並且在正常情況下能夠將這些物質與生物體自身的健康細胞和組織區分開來。

免疫細胞

免疫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過程或與之有關的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抗原提呈細胞、粒細胞等細胞。

  • 淋巴細胞
  • 抗原提呈細胞
  • 粒細胞

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是免疫細胞分泌的產物,包括抗體(免疫球蛋白)、補體、細胞因子、人體白血球抗原(HLA)等。

分層防禦

免疫系統通過特異性不斷增加的分層防禦來保護生物體免受感染。簡單說來,就是第一層物理屏障(如表皮)可以防止病原體,如細菌和病毒進入生物體內。如果病原體通過了這層障礙,那麼緊接著先天性免疫系統就會產生迅速但非特異性的免疫反應。先天性免疫系統存在於所有的動植物中。如果病原體再次成功地逃過先天性免疫反應,脊椎動物體內還有第三層保護,即適應性免疫系統(又被稱為後天免疫系統),可以通過先天性免疫反應而被活化。在這一層防禦中,免疫系統在感染過程中通過適應反應來改進對病原體的識別。在病原體被清除之後,這種改進後的免疫反應依然會以「免疫記憶」的方式得以保留;當再次感染該病原體時,適應性免疫系統就會利用「記憶」對其作出更為快速而強烈的免疫攻擊。

圖片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5%8D%E7%96%AB%E7%B3%BB%E7%BB%9F

人體免疫力紊亂

免疫系統是一個極為高效的體系,具有特異性、誘導性和適應性。但免疫系統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出現功能紊亂,主要分為三類:免疫功能低下、自體免疫和超敏反應(包括過敏)。

免疫功能低下

當免疫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組分失去活性就會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一般而言生物體的免疫運作到足以產下子代的時間結束後就逐漸衰敗,免疫系統在有生殖力的期間會達到高峰,繁殖週期結束後就會下降,人體的免疫力是在50歲之後開始下降,出現免疫衰老,會引發癌症等一系列疾病,中年以後易得癌症,這就是原因之一。剔除年齡因素,在已開發國家,肥胖、嗜酒和濫用藥品都是導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而在開發中國家,營養不良則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主因。飲食缺乏足夠的蛋白質與免疫力低下密切相關,包括損害細胞介導免疫、補體活力、吞噬細胞功能、IgA抗體濃度以及細胞因子的產生。缺乏單個營養元素,如鐵、銅、鋅、硒、維生素A、C、E和B6,以及葉酸 (維生素B9),也能夠降低免疫反應活力。此外,在發育早期,由於基因突變或者外科手術導致胸腺缺失,會引起嚴重的免疫力低下並且很容易感染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在很多情況下具有可遺傳性或「獲得性」。例如,慢性肉芽腫病的患者體內的吞噬細胞攻擊病原體的能力降低,屬於原發性免疫缺陷,可被遺傳。而像愛滋病和一些癌症可以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

自體免疫

更多資訊:自體免疫性疾病

與免疫功能低下對應的另一個極端是過度免疫反應,其同樣會損害人體健康,造成自體免疫紊亂疾病。當免疫系統無法正確區分自體和異體抗原時,就會攻擊自身部分機體。通常情況下,能夠識別自身抗原的淋巴細胞在人體發育早期就會消失。位於胸腺和骨髓中的特異化細胞將自體抗原呈遞給新生淋巴細胞,並將能夠識別自體抗原的細胞消滅,從而阻止自體免疫。

超敏反應

更多資訊:超敏反應

超敏反應是損害自身機體的免疫反應。按照超敏的反應機制和時程,可以分為四類(I-IV)。I型超敏反應是一種即時的、急性的反應,通常與過敏相關,症狀多樣,從輕微的不適到死亡都可能出現。I型超敏反應由免疫球蛋白IgE所介導,當與抗體相連時,能夠觸發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的脫顆粒作用。當抗體結合到患者自身細胞的抗原上時,就會引起II型超敏反應,摧毀這些細胞。因此,這類反應又被稱為抗體依賴(或細胞毒性)超敏反應,主要由IgG和IgM介導。免疫複合物(包括抗原聚集體、補體蛋白、IgG以及IgM抗體)如果沒有被及時清除,可能誘發III型超敏反應。IV型超敏反應又被稱為細胞依賴型或延遲型超敏反應,通常發展2至3天後才產生症狀。IV型超敏反應多出現於自體免疫和感染性疾病中,也出現於接觸性皮炎。這類反應由T細胞、單核細胞及巨噬細胞所介導。

病原體對抗免疫系統的對策

任何病原體要成功存活,必須能夠逃避宿主免疫系統的攻擊。因此,病原體演化出了多種方法使得它們能侵染宿主而又不被免疫系統探測到和殺死。細菌經常能夠分泌一些消化性酶(如II型分泌系統)來降解並通過宿主細胞膜。也有一些細菌利用III型分泌系統將其針狀結構插入宿主細胞膜,直接將自己的蛋白質(effectors)輸入到宿主體內。而這些蛋白質可被用於關閉或活化宿主細胞的免疫系統。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